首页 资讯 医疗 教育 房产 数码 食品 汽车

◇ 艺术家专访

栏目分类:

一把“爱心剪”,修水女理发师情暖“夕阳红”

发布时间:2017-11-24

右手拿着剪刀,左手拿把梳子,眼神专注,不急不缓,脚步跟随着手上的动作缓缓移动......近年来,在乡镇很多中心敬老院,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,她话语不多,笑容亲切,认真地为院民们修剪头发,直到边边角角都收拾利落,便把围在老人身上的白色围布一挥,开始了下一个。“像这样一个上午大概能为20几个院民理发,站久了感觉有点累,但看到老人们开心的样子,就觉得值。”慢慢的时间长了,院民们都说她手中有一把能剪去烦恼,剪出温暖的“爱心剪”。

黄水秀为老人理发

这位手执“爱心剪”的理发师名叫黄水秀,是南城区广场现代城“卡顿”理发店店主。去年以来,黄水秀每个月至少一次到各乡镇的中心敬老院去奉献爱心。“老人们年纪大了,有些身体还不好,行动不便,我正好有这门手艺,就想为他们做点小事,减轻他们的烦恼。”说起黄水秀何时拿起这把爱心剪的,这还要追溯到1998年。

1970年出生的黄水秀自小在县城长大,因为继父在民政部门工作,小时候,她常常到敬老院去玩耍,每次看到敬老院的老人们时,黄水秀最大的感受是,他们不够“体面”——要么衣着破旧,要么头发乱糟糟的。去的次数多了,黄水秀开始有些心疼这些老人,他们没有条件去选择“体面”的生活,有的老人身体稍好点的,就自己拿把剪刀对着镜子剪头发,有些身体不好的,几年才能理一次发,有些理发店甚至不愿接待像他们这样的老人,这一切黄水秀看在眼里,记在心头。

1998年,黄水秀在亲朋的支持下,在县城北城区开了一家名叫“凰冠”的理发店,店刚开没多久,黄水秀因惦记着敬老院的那些老人,一心想着为他们好好理理发。她便自己暗自规定,把每个月15日这天的全天收入,全部用于购置食品和日用品,在每月16号带去送给老人们,并为老人们免费理发。

此后,装满各式剪刀和梳子的工具袋便成了黄水秀另一个“会移动”的理发室,每个月16号这天,无论刮风下雨,黄水秀从未间断。慢慢地,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耐心谦和的服务态度,黄水秀的理发店生意也越来越好,她开始招收学徒。在她的带领下,年轻的徒弟们也会跟着她一起到敬老院去为老人们理发。一群年轻人的到来,给院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。渐渐地,老人们习惯了黄水秀的出现,有些老人甚至在每个月16号这天,就早早搬好凳子,坐在房间门口,等着他们的到来。“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没想到被老人们这样盼着、需要着,那种感觉真的很温暖!”

1999年底,黄水秀把义务服务的范围由县城扩展到了农村,渣津、四都连同县城三地4个敬老院的100多位老人成了她的“特殊顾客”。黄水秀还珍藏着许多以前的照片,每一张照片,黄水秀都能清楚地记得时间、地点和人物,“这些年过去了,看着这些照片,总能想起那些可爱的老人。”他们就像一粒粒珍珠,串起了黄水秀数年来无私奉献的印记。2001年,黄水秀坚持爱老敬老的感人事迹获得了人们的广泛称赞,2001年,被评为先进个人,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就在黄水秀理发店生意顺风顺水的时候,她的婚姻旅程却走得并不顺畅。2001年,离婚后的黄水秀决定关闭理发店,只身去深圳闯荡,到深圳一工作就是十三年。因心中仍牵挂着敬老院的那些老人,黄水秀时常叮嘱徒弟们有时间替她去看看老人们。

2014年底,黄水秀的母亲过世,她重回到阔别十三年的家乡,“这些年修水变化太大了,以前的敬老院早已拆了,很多老人也不在了。”看着以前的照片,黄水秀心里五味杂陈。后来在几个亲朋的支持下,黄水秀重新做起了她的老本行,开起了理发店。在“卡顿”这个40平方米的小店里,黄水秀依然坚持奉献爱心,凡年满70岁的老人来店里理发一律收取5元费用,实在困难的便分文不取。有一次,一位母亲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前来理发,孩子看着只有十来岁的样子,下半身却不能走动,黄水秀心里替他难过,便没有收钱,并告诉这位母亲,以后将免费为她的孩子理发。“名和利我一直就看得淡,有人也说过我傻,但能帮助别人,我自己也感到开心,现在两个儿子都长大了,我就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,力所能及地去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”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