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不少消费者看来,进口食品的品质一定是过关的,比如进口蜂蜜的质量会好过国产蜂蜜。然而,今年以来,深圳市消委会进行的两次蜂蜜比较试验发现,最贵的进口蜂蜜其品质竟然垫底,尤其是每斤售价高达上千元、被称为新西兰“国宝”的麦卢卡蜂蜜,被检出外源糖超标。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梳理了近年来对蜂蜜的质量检测结果发现,进口的蜂蜜售价虽高,但并非物有所值,反而因掺假被频频曝光。
一瓶进口蜂蜜竟掺半瓶糖
今年2月23日,深圳市消委会公布蜂蜜比较试验结果,测试的25款蜂蜜样品中,标称品牌为金皇蜂的进口纯蜂蜜售价最高,却因被检出掺糖而排名垫底。国家标准明确规定,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其他物质,但是该进口纯蜂蜜被检出外源糖掺假,其中外源糖“碳-4植物糖”检出的比率达到49.1%,而国家蜂蜜行业标准《GH/T18796-2012蜂蜜》的限量仅为7%。可以说,这样一瓶金皇蜂的进口“纯蜂蜜”中竟掺了近半瓶的外源糖。
今年11月9日,深圳市消委会再次对蜂蜜产品进行比较试验,25款样品全是被誉为新西兰“国宝”的麦卢卡蜂蜜。麦卢卡蜂蜜向来售价极高,每斤售价上千元,是普通蜂蜜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,被称为蜂蜜中的“爱马仕”。然而,这次比较试验发现,25款麦卢卡蜂蜜中,有6款被检出外源糖“碳-4植物糖”超标,两款被检出“甜菜糖浆”标志物。
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,2016年1月,进口麦卢卡蜂蜜也曾因掺糖检测超标被曝光。专注于第三方检测的《消费者报道》对6款进口洋槐蜜和两款麦卢卡蜂蜜进行检测,结果显示,麦卢卡蜂蜜在糖浆标志物检测(SMX)指标中呈现阳性,涉嫌掺糖造假。
2014年1月,国家质检总局公布,有7批次共计1614千克的进口麦卢卡蜂蜜中被检出掺假,这些麦卢卡蜂蜜均来自法国和新西兰。
2016年2月,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入境不合格食品、化妆品信息中,有两批次共36134千克蜂蜜因检出甲硝唑和呋喃唑酮而进入黑榜。同年3月,又有10批次共2360千克的进口蜂蜜不合格上了质检总局的黑榜。
2016年3月,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不合格进口蜂蜜名单中,有1批次新西兰索玛山牌麦卢卡蜂蜜因包装不合格被退货,1批次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因违规使用化学物质被退货。
2016年12月,又有327千克来自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被检出掺假而退货。
2016年11月,天津检验检疫局对一批来自俄罗斯的1460千克、货值约2000美元进口蜂蜜进行查验检测,发现兽药残留含量不合格,检验检疫部门按照相关法规对其进行了销毁处理。
蜂蜜纯不纯看这指标
进口蜂蜜掺假频频被曝光,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品质并非消费者想象中那么“纯”和“真”。进口麦卢卡蜂蜜因其高昂的售价也引来不少假货。据新西兰一家蜂农协会统计,新西兰每年只出产170万千克至200万千克的麦卢卡蜂蜜,但在全球范围内,每年以麦卢卡名义出售的蜂蜜高达1000万千克以上。这意味着,每5瓶麦卢卡蜂蜜中,只有1瓶是正品。
记者从深圳市消委会了解到,上述比较试验中,检出“碳-4植物糖”超标或“甜菜糖浆”阳性的7款麦卢卡蜂蜜样品全部来自网购平台,实体店购买的5款麦卢卡蜂蜜样品均表现良好。
虽然7款问题产品目前均已下架,但其经销商和代理商却提出,对“碳-4植物糖”等项目的检测非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,而且相关的麦卢卡蜂蜜产品也通过了正规的报关途径,是质检合格商品。在这些经销商和代理商提供的材料中,也均无对“碳-4植物糖”的检测说明。
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专家告诉记者,进口蜂蜜入关检测时对于“碳-4植物糖”的检测为抽查的形式,因此通过进口质检并不等于“碳-4植物糖”合格。
事实上,根据深圳消委会的调查结果,消费者购买蜂蜜时,最关注的问题是产品是否掺假,其次才考虑卫生和安全。蜂蜜中“碳-4植物糖”的检测虽然不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,却是消费者对蜂蜜高品质的首要认知,进口蜂蜜虽然通过相关国家质检,但并不等于其不掺糖。
据介绍,“碳-4植物糖”是衡量蜂蜜纯度的重要指标,其含量越高,表明蜂蜜中掺加蔗糖、玉米糖浆等碳-4植物来源的糖就越多,天然蜂蜜的真实含量则越低。掺杂外源糖涉嫌商业欺诈,对消费者权益构成侵害,且由于掺糖来源不明,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