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千年非遗漆艺邂逅当代青年的心灵世界,一场文化与心灵的奇妙碰撞就此展开。4月17日,心理社团“执扇绘心,漆语疗愈”非遗漆扇心理活动圆满收官。同学们以扇为媒,在指尖流转的漆艺中探索内心,留下了难忘的治愈印记。
溯源漆艺,触摸文化脉搏
活动伊始,心理老师化身文化使者,带领大家穿越时空。“中国使用大漆已有八千余年,漆扇从贵族礼仪重器,逐渐成为兼具实用与审美的文化符号。”老师生动讲述着漆扇的前世今生。
随后,老师拆解漆扇制作的匠心工艺:从竹骨选材的严苛标准,到漆料调配的精妙技法,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智慧。当展示漆料晕染后的瑰丽光泽时,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,非遗文化的千年底蕴仿佛触手可及。
沉浸创作:对话内心世界
了解完漆扇文化,创作体验正式开启。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下,同学们放松身心,以专注的状态投入创作。
面对五彩斑斓的漂漆材料,不少同学陷入“选择困难”。老师巧妙引导:“色彩的取舍,就像生活中的抉择,也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。”在调配色彩时,大家学会正视内心冲突,明晰自我偏好。
而下扇入水的瞬间,忐忑与期待交织。这份对未知的恐惧,恰似生活中的踌躇。但当有人鼓起勇气尝试,取出扇面时,自然晕染的梦幻图案令人惊喜:原来,突破恐惧才能收获意外之美。
分享感悟:共鸣心灵成长
创作结束后,同学们围坐分享。“漂漆的经历让我明白,恐惧多源于未知,勇敢尝试才能打破自我设限。”一位同学的发言引发热烈共鸣。
心理老师结合心理学知识解读:色彩选择反映情绪状态,专注创作的过程也是压力释放的冥想。在交流中,大家读懂了彼此的作品,更在他人故事中照见自己,实现心灵共鸣。
扇映初心:珍藏美好记忆
每一把漆扇都是独一无二的心灵画像。“一半天成,一半人工”的漂漆工艺,赋予扇面独特纹理,正如每个人都是无可复制的个体。这些承载着思绪与情感的作品,既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,更是心灵成长的珍贵见证。
此次“执扇绘心,漆语疗愈”非遗漆扇心理活动,将传统文化传承与心灵疗愈完美融合。未来,心理社团将继续推出特色活动,邀你一同解锁更多治愈与成长的可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