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医疗 教育 房产 数码 食品 汽车

◇ 环保新闻

栏目分类:

博物馆游:好看也要好玩儿

发布时间:2017-09-23
    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,主题为“让文物活起来”。“活起来”的意思当然不是让文物展品会动,而是呼吁博物馆与参观者互动,用丰富的体验让展览变得富有趣味。记者调查发现,虽然近几年我国为博物馆游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,如不断开放免费参观范围,鼓励旅游机构在产品中加入参观博物馆的项目等;但由于我国的博物馆普遍缺乏沉浸式的互动体验,仍以参观展览的形式为主,导致重游率较低。如何才能让博物馆与旅游业更好地结合?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完善博物馆的配套设施和服务,打造体验项目,让博物馆在旅游行程中成为自然景观的补充,发挥寓教于乐作用。

    博物馆游发展不均衡

    自1905年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南通博物苑开始至今,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已拥有112年的发展历史。今年2月,国家文物局印发《国家文物事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指出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将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,参观人数将达到每年8亿人次。

    据驴妈妈发布的数据,2016年赴博物馆参观的人次比2015年增长1.3倍;参观人群从在校的未成年人到退休老年人,几乎覆盖了各个年龄段;包含博物馆的“景区+酒店”产品深受年轻游客和亲子家庭的青睐。

    不过,我国的博物馆游也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,受欢迎的大多是历史类、人文类博物馆。与之相比,综合类、行业性博物馆的认可度要低一些。

    北京一家旅行社的导游告诉记者,北京的博物馆数量已达179家,在世界城市排名中位居第2位,但游客来到北京一般只参观故宫、国家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,较少有人参观某一行业或领域的小型博物馆。

    除了游客自己的意愿外,旅行社在打造产品线路时,也大多只将知名博物馆纳入其中,而忽略小众类博物馆。记者日前向多家旅行社咨询了华东、西北等方向的出游线路,发现其中含有博物馆的产品并不多。对此,中青旅北京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,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很多博物馆虽然免费,但每天会限制参观人数;同时游客的参观时间往往较长,不便于安排其他行程,所以旅行社大多只在行程中安排游客参观知名度高的博物馆。

    讲解及配套设施不完善

    在我国,很多博物馆以文化教育单位的形象示人,导致许多游客对参观博物馆的感觉只是被冷冰冰地说教,从而失去了兴趣。北京工商大学旅游与营销系副教授张运来表示,博物馆自身服务过于枯燥或许也是其与旅游业渐行渐远的原因之一。无论是观光还是度假,大多数游客更喜欢休闲娱乐型旅游产品,而不少博物馆缺乏沉浸式互动体验、纯展览的参观形式多年来未有改变,已无法满足现在游客的需求。一些博物馆因展示缺少创意和动感效果、内容过于专业化、设计习惯殿堂化、气氛过于沉闷严肃、没有运用参与体验型和交互式展示方式与观众进行多面沟通等原因,而无法引起游客参观的兴趣。

    此外,一些博物馆长期存在的讲解员素质不高问题,也制约了游客体验。博物馆中展品丰富,有大量信息需要解读,但我国博物馆的讲解员资源一直都较为缺乏,并且存在导游缺乏专业知识、专业人员缺乏讲解技巧和趣味性的矛盾,这导致博物馆的讲解服务难以提升,进而影响了游客的参与热情。

    制约博物馆游发展的另一个原因,是博物馆的配套设施不健全。中国化工博物馆研究员叶建华表示,博物馆的配套设施包括周边环境、博物馆群落的建筑设计以及内部服务设施等,许多中小型博物馆因为缺乏资金,所以在这方面的建设十分不足,主要体现在馆内设计不合理、服务设施不完善如展厅与展厅之间没有无障碍通道、卫生间数量较少或位置较为偏远、缺乏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准备的轮椅、缺少婴儿手推车、参观者没有临时休憩的场所等。很多博物馆因配套设施不全而影响到自身形象,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,进而导致重游率较低。

    增加体验项目是关键

    游客游览博物馆,不仅是希望了解展品,也希望体验到不一样的游览经历。

    叶建华认为,博物馆要想与旅游业更好地结合,关键在于增加体验项目。在这方面,美国主流博物馆的参与体验内容数量可占总展品数量的30%,例如许多天文博物馆都允许游客参与科学实验,以此提升参观体验。“人们以往对博物馆的印象,更多的是将其定位在公益和科普角色上。”北京市旅游和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粤说,要与旅游结合,就需要博物馆进行转向,即向产业靠近、向旅游者的消费习惯靠近、向旅游者的购买偏好靠近,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创意发展空间。

    记者了解到,目前已有一些博物馆意识到体验升级问题,增加了观众互动项目,从而增强博物馆与旅游业的结合。例如在上海玻璃博物馆,游客可在专业人员的陪同下,为自己亲手烧制玻璃制品;还有一些博物馆在展览的同时,开发出一系列活动和课程,例如孔子和国子监博物馆打造了大成礼乐、国学文化节、少儿国学班、辟雍雅集书画艺术品展览、瓷板画文化景观等一系列国学品牌活动,既弘扬了传统文化,又增创了经济效益。“让博物馆与旅游业相结合,不应再走景区门票式的老路子。”张运来认为,如今依靠衍生产品和服务增加收入的方式,已成为全球博物馆业的主流运营模式。

    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的丰富度正不断提升,已逐步与教育场景产生了交集,无论是定制游、研学游、亲子游、工业游,还是融入寓教于乐元素的旅游产品,都已逐渐获得了市场认可。因此,博物馆应主动出击,用优质的服务营造一种宽松、愉悦的参观氛围,并在常规展览的基础上增加教育场景,或是与国内其他博物馆交换展品进行展览,以增加博物馆的新鲜感、趣味性和参与性。

    ●相关链接

    北京推出102项博物馆主题活动

    2017年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中国的主会场设在北京,共计划开展102项主题活动,其中包括47项展览、13项讲座、42项活动。此外,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也纷纷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特别活动,带领游客在历史长河中徜徉。

    其中,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了“尚之以琼华:一场始于十八世纪的中法美学对谈”等四项展览;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“改变生活——意大利设计艺术展”等三项展览;首都博物馆推出了“美·好·中华——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”,通过集中展示考古发掘成果,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中华美学历程;8家名人故居联合推出了“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——名人·名作·名物”展览,通过展出名人生平、名人名作、故居名物让“文物活起来”。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